帝都升级¶
background¶
书接上回
从上海到北京, 是完全意外的转进, 算是参与技术社区的福利, 通过学习产生问题, 通过提问认识高人, 又通过项目证明自己能力, 从而获得机会入职更高平台...
当时能力起点:
- HTML/CSS/Javascript 中级, 能完成简单组件, 安装复杂末年
- LAMP 组合技术初级, 知道如何从无到有完成一个简单 CMS 系统
- 个人项目管理中级, 能自主持续完成一个工程从探索到交付全过程
- Python 初级, 少量工具脚本经验
- Office 高级, Word 系列用了不下5个版本, 各种排版技能都摸过
- Lisp/Haskell/Smalltalk/.. 仅仅知道属于不同范式的开发语言
- ...
trace¶
回忆轨迹
离开上海印象最深的, 不是和各种社会关系告别, 而是:
信用卡的钱, 不还清是会算利息的...
有了信用卡后, 根据短信通知, 每个月只还最低还款额, 感觉占了便宜, 结果想清帐离开时, 才告之要还清以往所有欠款, 结果导致人到北京时, 身上只有2千元, 只好先借住中学同学家;
事实证明, 不经过社会毒打光靠自学, 很难高速成长的哈...
SINA 毕竟是大公司, 制度比较完备, 虽然没有食堂, 但是, 工资比上海高, 那时北京消费还没现在这么神奇, 稳定下来后, 生活节奏也就恢复成类似上海的;
原先老同学家在机场附近, SINA 大厦在北四环西, 每天早上能开车送到北四环东, 晚上打车要40多, 公交只到22:00, 还得转车, 要一个多小时, 开始两个月很累, 后来部门经理所在滑雪论坛中认识一位姐姐, 出租自己单位分的单身房, 就在国安家属小区, 距离 SINA 大厦, 自行车就一刻钟, 还有食堂...
于是, 基本上:
- 工作日, 7点半起床, 8点左右到公司
- 6点班后, 在周边吃点儿
- 新闻联播开始时, 回到桌前开始折腾
- 23:00 左右回到宿舍, 刷点美剧就睡
- 周末, 10点起床, 11点左右到公司
- 磨蹭一会就到午饭时间了
- 吃好, 回到桌前开始折腾
- 23:00 左右回到宿舍, 刷点美剧就睡
当然, 开始参与社区管理后, 周末一般都花在社区活动/组织/参与/...之上了;
招募俺的 HD 直属领导是 "波仔"
, 海归派, 对 FLOSS/自由,开源软件很理解,
对 HD 通过深刻定制 FreeBSD 系统来提高单机容易, 降低整体成本很支持,
而 HD 又是啄木鸟Python技术社区创始人, 手下一批小伙伴也是通过各种技术社区挖来的,
当时 邮件技术部 可能是 SINA 内部最 geek 的部门;
因为技术不够, 所以, 被分配到过程改进小组, 负责整理开发过程, 配套流程支持系统, 逐步提高开发效能(放到今天, 可以认为是 "内源"管理委员会类似组织);
前后除了整理一系列开发规范并监察执行之外:
- 用 PHP 开发了 CVSHelper ~ CVS 仓库助手, 并因此获得年度新人奖
- 用 Python/CherryPy 框架, 开发 Frog/研发任务管理 原型, 败给
清风
同时用 JAVA 开发的版本, 因为他选择的一组框架(Hibernate全家桶)都很完备,有企业级应用先例 - 在 moinmoin 基础上, 开发了一系列小插件, 将普通 wiki 系统, 拓展为包含 BBS/看板/...各种能力的CMS平台
- 具体可参考公开分享
- 幻灯: Wiki 与 MoinMoin 导览
- 启动 SEO 工程, 用 Python 对每天日志进行可视化数据图表生成
- ...
不过, 最大的转变应该是从开源资源单向受益者变成了,有意识的主动贡献者;
其中最大的拐点是发生在一次文档探查中:
- 需要整理软件系统上线详细流程, 发现一篇 FreeBSD 社区的发布工程说明书, 大为震惊, 这简直太完备了
- 进一步探查, 才发现 FreeBSD 的 UNIX 文化源头有个意外分支: GNU 精神
- 然后就看到了 GNU 工程的哲学 - GNU 工程 - 自由软件基金会
- 当然, 当年并没有中文版本, 但是, GNU 的定义漫画是看的懂的:
- GNU ~> GNU is Not UNIX
- 唉? 这么淘气的嘛? 在一个术语的解释中包含自身, 导致这将是一个永远循环的解释进程
- 接着看完一系列 GPL 扫盲文档, 可以说, 瞬间变成了
自由软件原教旨主义者
对自己以往 "我自豪, 我用盗版" 的行为深沉懊悔... 开始行动:
- 业余时间, 慢慢将所有在 Windows NT 中使用的日常软件都切换为跨平台开源软件, 比如:
- 浏览器 -> FireFox
- 编辑器 -> Leo
- 资源管理器 -> muCommander
- ...
- 结果发现 Windows软件在Linux上的等价/替代/模仿软件列表. (Official site of the table)
- 进而关注到 cathayan/Blog on 27th Floor
- 又通过文章知道了 完全用命令行工作
- 对应工具探索时又挖掘到: 王珢
- ...
哗, 世界一下子以非凡的线索打开; 以往收集这种关键网页的办法是利用 IE 专用集成网页格式 .mht, 但是, 本地目录形式管理越来越多的网页并不友好, 何况还得使用专用浏览器打开; 这个问题后来想用书签来解决, 可发现, 网站并不永久存在, 很多没多久就消失在互联网中;
所以, 挖掘 FireFox 的插件, 最终定位到一款神奇的作品: ScrapBook , 可以将网页抓取到本地, 并在浏览器内部构建一个树形目录, 以便随时查阅;
进一步发现, 抓取到本地的网页其实就是一个个的目录, 每个目录的 index.html 就是原先网页,其它则是网页对应在线资源, 也就是说 Scrapbook 基于浏览器原有功能, 完成网页内容解析并排版后, 将其所有资源保存到本地, 并对应修改所有链接为本地相对路径, 从而可以近乎 100% 的从本地还原网页内容, 而不用每次都依赖网络来下载;
于是用 Python 编写了转换脚本, 将 Scrapbook 本地形成的索引数据(就是 XML, 巧了这不熟悉嘛)转换为标准 html 索引页, 然后, 就可以共享到自己的网站中了:
经过几次迭代后变成这样:
这样就可以将自己收集到的认为靠谱的网页原始资料随时共享出来;
没想到这一行为, 触发了首次互联网侵权事件:
- 因为平时工作要和其它部门沟通
- 为了在家无法访问公司内网时, 也可以查询到对应分机, 就将内部通讯录给 Scrapbook 了
- 结果,被有心人看到, 针对性电话广告进来, 安全部门追查, 才发布是从我的私人网站泄漏的
- 立即责令删除, 这才发现, 互联网并不都是开放/友好的,
- 从此对内外资料有了个自学分离习惯
北京, 毕竟是中国互联网中心, 各种资源/大会/社区一直很多, 但是, 以往并没感觉自己有机会可以进入;
改变是从创立 CPUG 开始的,
之前说过, HD 创立的 啄木鸟 Python 技术社区, 是以他私人注册的 woodpecker.org.cn 域名为核心建立起来的,
但是, 毕竟 HD 又担当 SINA 关键部门主管, 平时并没有太多时间参与社区活动,
确立周末利用 SINA 顶层会议室, 来进行线下技术分享活动的主要形式后,
基本上都是俺来定期组织,
几次后, 大家感觉 啄木鸟
这个名字和 Python 关联不大,
就提议学习 BLUG/北京 Linux 用户组, 创立专门社区, 来组织大家学习/实践/推广 Python 技术;
是的, 这个提议人, 就是赞助邮件列表服务的 exoweb.com 公司成员,
这家公司是外国人创立的, 创始人 白熊
, 同时也是 BLUG 创始人,
后来在各种全球技术活动中, 都不时能见到这位 白熊
同志;
2005.7.30 CPUG及BPUG 成立大会
之后, 相继也成立了其它城市的 *PUG
社区,
不过, 只有北京的用户组, 可以维持每个月举行一次线下 会课
(会议+课程) 活动;
在京期间, 俺前后组织了40+期会课,
以此为线索串联起来各种社区软件/作品/活动/人物;
比如: CPUG第六次.豆瓣发展现状 就是阿北对豆瓣的一次宣传, 也正是之前 05年9月, 一次会课中,大家才知道这个网站是全栈 Python 技术开发的, 立即注册体验, 几乎可以说豆瓣在中国的线下正式发布就是在 BPUG 会课中; 所以, 大家的 豆瓣ID 都很靠谱前; 比如, 俺就是总第30位注册豆瓣的成员, 可以从豆瓣帐号头像的 ID 序号证明: https://img9.doubanio.com/icon/ul1000030-2.jpg
又比如, Python 核心编程第2版, 骗书事件:
- 《Python 核心编程》应属于社区翻译 - Nicholas_Ding - JavaEye技术网站
- 就是 宋吉广 参与会课期间提出社区翻译出版 Python 技术图书
- 但是, 完成后, 归为自己的翻译作品
当时因为举证困难, 咨询相关法律人士后, 不得不放弃上述; 但是, 过程中形成的在线图书协作流程/工具链/经验, 倒是变成社区知识, 进一步转化为后来其它原创图书, 比如: 可爱的Python (2009) 图书工程在: ObpLovelyPython - Woodpecker Wiki for CPUG
还有: CPUG第四次 北京师范会课 就是通过会课, 吸引来进行互联网成人教育研究的 庄秀丽 老师, 进而受邀去分享:
又通过 庄秀丽 知道 毛向辉/Issca Mao, 主办的 CBC/中国Blog大会, 接触到开放内容/网络思想, 也进行过网络会议讨论,
比如, WeKnow-050226-Isaac, 进而后来作为社区顾问, 帮助庄老师建立 教育大发现社区/sociallearnlab.org ;
又从 Issac Mao 认识 Keso
大叔, 以及他在自己家定期举行的 5g 沙龙:
(因为地点固定在 现代远大园B区8-5g 房, 所以, 命名5g, 不是通讯协议的5g)
- 用高端 DC 抓拍的, 就是 keso
- PS: 背对镜头, 一头油发的, 是霍矩
- PPS: 在沙龙中, 认识
叶子
, 参与首次开源数字杂志的创办- 或是说众筹, 出200元认了半页版面
- 内容就是自己的ID 解析图谱
- 大图查阅 2006-0627-50ren-ZoomQuiet.600dpi.png
还有从会课中知道的 Ubuntu 6.10 release party (2006.11.2 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 举行)
当然, 少不了见活老爹:
2007 年, GDD/Google Develop Day 北京场, 首次见到老爹,
(当然, 是有合影的, 猜猜哪位是 大妈?
PS: CPUG logo 左边前排, 就是 Limodou
)
当然, 最激动的, 还是见到 RMS 本尊: with RMS
进而才知道, 同事 徐继哲/Bill Xu
是资深 GNU 社区成员,
一直负责 RMS 在中国各种活动的对接,
这下, 又一个长期参与的社区又被触发出来, 这就是 "哲思社区";
是 徐继哲
创办的自由软件文化宣传社区,
上线时, 俺从 CPUG 社区列表, 导出8000+订阅邮箱, 导入数据,
帮助完成社区的冷启动....
summary¶
小结
平台真的很重要, 以及进入平台后, 保持学习/积极, 持续进步, 更加重要;
在北京, 基于一份儿稳定的工作, 以及当地丰富的社会资源, 以 FLOSS/自由,开源技术社区成员身份, 慢慢形成三个主要线索:
- Python 技术推广, CPUG 社区系列
- 开源社区治理推广, 从 教育大发现社区开始
- FLOSS布道师, 从 ZEUUX 社区开始
每个方向, 都不断发现新课题/问题/任务/知识/技能/..., 都需要持续实践, 和更多的人联合/协作/共创/...
感觉时间一下子不够用了, 怎么办?
refer.¶
有关链接
- CherryPy — A Minimalist Python Web Framework
- FreeBSD 发布工程
- 历史版本: FreeBSD Release Engineering
- 当前版本: Legacy FreeBSD Release Engineering | FreeBSD Documentation Portal
- GNU 工程的哲学 - GNU 工程 - 自由软件基金会
- CPUG - Woodpecker Wiki for CPUG
- "哲思社区"
- Yin Wang's Homepage
- Isaac Mao(毛向辉)
- 对牛乱弹琴 | Playin' with IT - 洪波的偏见 | keso.me
- Leo's Home Page
- muCommander - file manager
- ScrapBook :: Firefox Extension
- Python源码剖析 - 陈儒
- 可爱的Python (ZEUUX)
- 庄秀丽 硕士生导师
logging¶
下一篇: 开源生活实录.3.GTD之始
- 220820 ZQ 发布
- 220819 ZQ init.
Comments